查看原文
其他

一位过来人家长,有感而发:高考志愿填报,家长您别焦虑!

南门一支花 博雅数据库 2022-03-19
 
本文作者:南门一支花
本文已获授权,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申明:文中提及的公众号、老师、数据卡,皆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江苏省作为新高考方案试点省份在2021年终于落地了,笔者孩子是新高考方案实施的第一届考生。
三年高中历程,并没有随着六月份的那三天考试结束而结束,更考验家长的是接下来的高考志愿填报工作,只有亲身经历过的家长,才能深刻体会其中辛酸苦辣。
  • 网上高考志愿填报学习的课程很多,
  • 提供有偿服务的志愿填报机构也不少,
  • 身边或多或少的也有一些高考志愿的填报专家,
  • 网页搜索“志愿填报”会跳出3000多万条记录,
即使这样,我们家长焦虑的神经依然会绷得很紧。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焦虑,如何克服这样的焦虑,怎么走出这样的焦虑填报出切合自己孩子的比较满意的志愿?
作为走过一遍的家长,想分享点自己的感悟给大家,文字比较粗糙,未曾打磨,只是有感而发,只希望对后面参加高考的学子家长朋友一点启示,也算是抛砖引玉吧。
一、为何会焦虑
当面对高考13个学科门类93个专业大类700多个具体专业3000多专业组(2021年本科普通批次中物理等科目类有专业组2241个和历史等科目类有专业组1179个,不包括提前批次、艺术、体育等类别),
一般家长和考生只有茫然和无助,
比如什么专业好什么专业工作好找什么专业是天坑等等,
家长们觉得越看越不踏实,越学越焦虑。
再加上网络上铺天盖地都说“考得好不如填(志愿)得好”,看似有一定道理,其实是在加剧和贩卖焦虑,其目的不言而喻。
笔者在学习过程,关注过一位叫某某峰“老师”的,他的视频很多,也很热,嘴巴绝对能说,开始觉得蛮有意思的,听着听着就觉得目的性太明确了,总感觉是在讲单口,抖出来的包袱感觉意思就是“你想填的好就得来找我”,我想人家毕竟不是做慈善的;还有位一箭某某的老师,有亲和力,听课焦虑感不强,但好多资料不付费你看不了(呵呵),可以理解,人家毕竟不是做公益的……你说家长能不焦虑吧?!
 
作为新高考改革元年的家长,这样的焦虑同样在笔者身上存在。
个人觉得产生如上焦虑的原因有很多,无非是:
  • 家长们普遍认为对新高考方案了解不够清晰,
  • 志愿填报不知从何下手等等,又难以从正常的渠道获取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
  • 仅靠仅有的几次家长会是不可能解决疑惑的,
  • 在这样的情况下产生一点埋怨苦闷不解是必不可少的。

按理说,填报志愿是孩子的事情,
我们习惯于拿自己的过去经历来比较,但现实已是今非昔比了,今天的家长有着推卸不了的责任,
那么谁来帮帮我们家长呢?
我觉得当下首先还是靠我们自己。
二、怎么克服焦虑
我认为,克服焦虑的最好的办法就是要加强对新高考知识的学习
这是当下我们作为家长的必修课,不管你认可不认可,事实就摆在面前,
  • 你越是不了解,你越是焦虑;
  • 你越是焦虑,你越是学不下去。

循环往复,徒增焦虑。
所以,只有学习起来,别无选择,
可能的话要和孩子一起学习,关于这一点,需要技巧,抓住锲机,不能过多的影响到孩子,不能喧宾夺主,多渠道多形式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及专长,为高考后的深入交流做准备很有必要(这方面如有可能想专门写一章来聊聊)。
  • 不要被网络上某些钻家渲染的情绪所左右,说什么填报不好,高分也会滑档,
  • 还有四大天坑等等。

那么,这个时候,
  • 家长就要学会淡定,要有自我提升学习的本领,
  • 要学会从官方渠道获取信息,
  • 要从纷杂的学习素材中遴选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笔者从去年(2020年)八月开始整理数据和搜集关于高考的资料,和志同道合且考生层次相当的家长朋友共同交流和整理,这个过程是艰辛的但愉快的。
因为自己整理的数据和搜集的资料,可信度自己是清楚的。
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不断学习不断碰撞不断完善,
最后形成的表格包含的信息有:
  • 近三年的投档分及其最低位次和最高位次、
  • 是否985和211(双一流)、
  • 2020招生计划(用来对比2021年招生计划专刊数据)、
  • 大学排名、
  • 是否中外合作,
  • 甚至推免率、院校主管等信息都纳入其中。

一张表格就可以包括许多有用且有价值的信息,省得再到处找寻,笔者可以很骄傲的说用这个表格遴选院校足以,
而且还发现:同样位次在近三年的投档院校有着较高的契合度。
(——编者注:这也是博雅数据库每年估算高考分的原理之一)

整理过程的技术含量并不高,只要有耐心有恒心有决心有爱心就可以做到。
可能有的家长会说,好多机构不是有么,花几百元购买数据卡就可以得到想要的信息,
我不否认机构有强大的数据收集功能,笔者也有和他们沟通交流过,但关键还是数据要能为我所用(后面再说机构数据卡等)。
三、思考建议意见
对于获取的信息既要学会甄别,又要学会整合。
笔者首先建议的是:
要关注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官网及其公众号、App等(其他省份也一样),这是唯一正统的放心的信息渠道,千万不能忽视官网的存在,其重要性必要性不再赘述。
如果说对官网有点建议(想法)的话,就是
  • 比如说各大高校录取到专业的分数线,一直要到第二年高考出分前才有可能公布,
  • 还有那本《2021招生计划专刊》也是临近出分才发到学生手里,
所以期待也是呼吁省教育考试院及时呼应百姓需求,及早公布这些数据,不要人为制造紧张焦虑气氛。
 
关于数据卡,我相信今年不少家长都会关注这个“卡”那个“卡”,因为填报志愿这个活真的太“卡”了。
  • 完全交给机构吧,上万的费用确实不是小数目,
  • 几千的远程服务又让你不放心,
  • 大锅饭式的家长会培训只能是反复学习新政缺乏必要的针对性和个性化。

笔者和所有新高考元年的家长有着和大家同样的困惑,但我们几位家长主动抱团共同学习一起收集资料及时分享感悟,可以说是形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整个过程感觉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就数据卡来说,我们分头关注并拥有过最起码三种以上的卡,最后确定一种数据卡用来进行学习和研究。
既然是分享感悟,也不怕有打广告嫌疑,笔者使用的是理×璟升学数据卡,专门做江苏的志愿服务,平时沟通相对顺畅,疑问能及时得到回音,很大程度上能缓解家长的焦虑,这是笔者最大的感受。好多数据卡,各种各样的…使用过,觉得鞭长莫及,遥控指挥,不高兴还能拉黑你,想想遇到的种种,感觉家长真的很可怜很茫然,这跟被股市割韭菜有什么两样呢?一个志愿填报,为何能衍生出这么多的“服务”(注意是加引号的),这样的服务究竟应该谁来做,有人思考过嘛?
 
关于公众号,笔者中关注的志愿填报相关的公众号有很多很多……
这么多的公众号,也不是每个都看,因为好多信息都是张三抄袭李四的,李四又剽窃王五的,而且转载还不表明出处,很无底线的太多,自然这些不是笔者关注的点。
笔者需要的是:
  • 能为我所用的,
  • 必须从林林总总的这个号那个号中提取自己所需要的。
在此我得特别提及博雅数据库,最近主动联系参与了一些数据的整理为2022高考学子做点力所能及的工作,传递这一份公益和义务。
(——编者注:详情👉江苏新高考2021院校专业组、类别、专业、计划、投档分、位次对照表

感觉不能再写了~
否则就太冗长了,变成老太婆的裹脚布了,
但愿不臭,哈哈。
 
112所高校2020届深造率382所高校详细介绍👉学科、就业、保研
2021高考数据汇总
估算新高考门槛分的教训
输了高考,却赢了大学!“学渣”照样可以逆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